8月29日,由西安农投集团重点打造的西安市农业数字化育苗园区项目正式迎来竣工验收,标志着该项目从“建设阶段”迈入“运营筹备阶段”,即将为西安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西安农投集团聚焦“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项目,西安市农业数字化育苗园区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西泉街办魏庄村,规划占地52.12亩,总投资约1200万元,以“数字化+设施农业”为核心,打造集“精准育苗、智能管理、高效运营”于一体的现代化育苗基地。
项目核心建设内容包括:9栋新型节能型日光温室(总面积15000平方米),作为设施蔬菜育苗的“核心生产区”,可实现种苗培育的环境精准控制;配套播种车间、管理控制中心等附属设施,引入温室环境监测及控制系统、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蔬菜种子播种机等智能设备,搭建“信息采集-分析决策-作业控制-智慧管理”全流程数字化平台,全面提升育苗生产效率与管理精度。
从2月10日正式开工到8月29日竣工验收,短短6个多月,项目团队经历了连阴雨的“考验”、酷暑的“淬炼”,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国企担当”。
连阴雨里的“工期逆袭”
3月土墙施工关键期,项目地遭遇2-3周连阴雨季,土壤湿度超标、施工难度骤增。为追回延误的工期,建设方西安农投集团与施工方连夜调整方案——晚上冒雨规划进土,白天顶着泥泞抢工,施工人员穿着雨衣、脚踩胶鞋,在湿滑的工地上来回奔波,最终用两周时间完成土墙施工,确保后续工程节点不受影响。
酷暑中的“奋战担当”
7月份,西安迎来持续高温,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安装温室骨架、覆盖薄膜、铺设棉被。为保障施工进度,团队实行“每日节点考核制”:“当天任务不完成,绝不收工”。外遮阳系统因9栋棚连为整体,原设计方案抗风能力不足,设计团队与施工方连夜沟通,优化“分段固定+斜向支撑”方案,增加抗风系数,确保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稳定运行。
团队的“坚守与奉献”
施工期间,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有的是“几人一组相互配合”的默契,有的是“汗水浸透衣衫”的坚持,有的是“凌晨还在调整方案”的专注。施工队长说:“我们多熬一点夜,项目就早一天投产,农户就能早一天用上优质种苗。”正是这份“扎根现场、不负使命”的担当,让项目得以按期完成。
园区的建成将带来三大核心价值:
精准育苗,保障种苗质量:通过数字化平台,可实时监测温室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实现“按需调控”,预计每年可培育优质蔬菜种苗数百万株,供应周边农户及合作社,解决“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的痛点。
智能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可实现“种子溯源、育苗流程跟踪、产量预测”等功能,减少人工依赖,提升管理精度,为后续“规模化育苗”奠定基础。
示范引领,推动产业升级:项目采用的“数字化+设施农业”模式,将为西安乃至周边地区的育苗产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乡村振兴从“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农业”转型。
竣工验收不是终点,而是“运营筹备”的起点。项目预计9月底完成所有设备调试,10月正式投产运营。届时,园区将成为“西安设施农业的标杆项目”,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的一体化服务,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西安农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市属国企,我们始终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通过数字化项目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此次项目竣工验收,是我们‘以项目促发展’的重要成果,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农业数字化投入,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农投力量’。”
从“建设”到“验收”
从“图纸”到“实景”
西安市农业数字化育苗园区的每一步
都凝聚着西安农投集团的
“初心”与“匠心”

未来,随着项目的正式运营,这里将成为“智慧育苗的摇篮”,为西安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化动力”,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更坚实的步伐!